“独角兽”其实就是一只普通的羚羊
![]() |
直至今天,独角兽是否在人类社会存在仍然是最充满争议的话题之一。一部分人会像二十一世纪初曾经旅行中国的法籍奥尔良王子那样稍显悲观地认为,“大家可以假设认为羚羊角可能长得很畸形,从而产生了独角兽的传说”;而另一部分人则会如同罗德逊和古伯察先生一样更加乐观地认为独角兽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即使按照罗德逊先生的考证,除了额头正中长有一根黑色的角外,独角兽外表如同其他所有羚羊(只是一只“罗德逊羚羊”而已)。
考证独角兽是否存在这一自然科学问题显然并非我这样一个从事经济学和金融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所能完成的使命,当然也不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我之所以旁征博引纵论独角兽是希望通过回顾人类对独角兽的认知过程来探究我们今天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在很多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企业。
所谓的独角兽企业通常指成立不超过十年、接受过私募投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发展速度快而企业数量少的初创型企业。这一概念是由种子轮基金Cowboy Venture的创始人Aileen Lee提出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甚至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容易理解,独角兽企业对于资本市场,就如同独角兽对于对两角动物司空见惯的人类社会一样,从出现之日起,由于极大地满足了人类财富快速增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迅速成为资本市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
那么,今天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这些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企业呢?如前所述,也许我们可以从人类对独角兽认知过程得到一些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启发。
首先,独角兽企业如同所有渴望IPO的企业一样,只是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外部融资和价值实现的新经济企业而已,只不过在较短成的立时间内实现了较高的估值。这就如同独角兽这只看起来“具有神奇力量和可怕野性的厚皮动物”,甚至能够成功阻止蒙古大军入侵的神兽其实只是一只“罗德逊羚羊”,甚至是一只长了畸形羊角的普通羚羊。
由于一些拟上市企业和资本市场投资者对独角兽企业的不切实际的预期和中介机构的顺势炒作,对独角兽的估值普遍高于普通企业。我们以拟赴港IPO的小米估值为例。
从年初1000亿美元的上限开始,小米估值一路走低。2018年6月19日CDR发行推迟后,小米估值已下调至550至700亿美元之间,甚至低于雷军此前750亿美元的心理预期。从1000亿到900亿,到800亿,再到550亿美元,短短六个月的时间,缩水三次。[page]
延伸 · 阅读
- 2018-08-10 传亚马逊进军网络交换设备市场 思科股价下跌4
- 2018-08-10 网站地图
- 2018-08-10 互金企业扎堆赴港IPO 欲获科技股估值“光环
- 2018-08-10 Jane在硅谷 | 窃密苹果与窃密谷歌,为何
- 2018-08-10 拼多多赴美上市倒计时:腾讯增持原因曝光 散户
- 2018-08-10 “独角兽”其实就是一只普通的羚羊
- 2018-08-10 区块链概念“引爆”上市公司 乐视网也要入局遇
- 2018-08-10 边境突围:王者荣耀想要打破玩法壁垒
- 2018-08-10 BOSS直聘战略IP“直直”粉丝过7位数 将
- 2018-08-10 20万美元体验几分钟失重的感觉,您会买票吗?